星期三, 10月 10, 2007

Alphacool Nexxxos XP Highflow CPU水冷頭介紹

星期一收到一件包裹,是從對岸轉寄過來的 ,嚇了小弟一跳,拆開之後發現,
原來是之前小弟向英國訂購的水冷頭到啦!!
怎會寄到對岸去呢?小弟猜想,應該是因為網站上購物郵寄地點只有China可以選,
小弟就跟它賭看看,結果還是讓小弟矇對了,雖然網站有來email加以確認,
不過顯然沒有依小弟的修正去改,不然應該不會寄到對岸去。

這次要介紹的是Alphacool NexXxos XP Highflow CPU水冷頭
兩兄弟先來一張合照吧!!

這次買的是萬用的及S478的版本,可能有人會問買萬用的無可厚非,那買S478的版本有何用意呢?主流是AM2跟775的介面,其實小弟為此花了一點功夫研究,手上沒有該顆水冷頭實品就只能從網路上的照片去分析,發現兩者應該只有上蓋不同罷了,但該網站價格卻是萬用的版本比S478的版本貴上許多,S478上蓋可以改成其他版本扣具孔位,可以自由搭配自己的系統使用,兩相比較之下就決定敗了多顆S478(其實也沒有多,該網站也只剩3顆)及1顆萬用的版本(這一顆是敗心安的,避免猜錯出槌)


萬用版本

S478版本

兩相比較之下,在配件部分S478版本比起萬用版本多了一組原廠扣具,其餘水冷頭細項部分請參考接下來的照片。
萬用版本-正面

Alphacool XP系列水冷頭都是3層設計由-底層銅底、中層噴射板、上蓋所組成,Highflow 顧名思義就是對流量有優化,針對目前CPU發熱形式加以強化,目前CPU設計為多核心,而多核心封裝形式有原生多核,單核封裝成多核等形式,造成發熱形式不同,造成水冷頭設計上需要加入熱傳導理論,除了增加水與水冷頭熱交換鰭片&面積、噴射水冷頭等跟一般水冷頭不一樣的設計概念,而這也將水冷頭的效能有進一步的提升。

另一個角度 水冷頭拆解

由左至右分別是水冷頭底板,噴射中層及上蓋。

好像看不清楚換個背景再來一次

這邊要提出來說的是中層噴射口共有53個(小弟有仔細算了一下),這是與Nexxxos XP有明顯不同之處。

銅底特寫

就小弟個人感覺而言確實跟Nexxxos XP感覺不出有什麼差異。

上蓋特寫


S478版本
水冷頭及配件包


正面照


不同角度再來一張
側面厚度
銅底真的超薄,對主機板部會有太大的重量負擔造成主機板變形,但xp系列的效能真是沒話說,這樣的水冷頭設計就蠻棒的!!

水冷頭俯視

小結:在此感謝kevin老大的協助,後續水冷頭的測試就等小弟有較多空閒之後再跟其他水冷頭做分析比較囉!!











星期一, 10月 08, 2007

技嘉690G主機板介紹-GA MA69G-S3H

話說自從控肉面市之後,CPU效能王座Intel 已經穩坐很久了,
不管是單核、雙核或四核心的AMD超頻之後都很難追得上Intel家產品,
AMD家的四核雖然已經上市,但也只限於SEVER市場,玩家可得等到2007年底或2008年初,
才有DESKTOP的CPU可以玩(小弟也很期待PhenomX4面市),到時Intel又有45nm的產品上市,
不過到時選擇又得陷入兩難囉!!

另有一個市場,是目前Intel系統相對於AMD系統較為弱的一環,就是內建顯示的主機板,以效能來說,實測還是ATI或是Nvidia生產的晶片組比較能讓能滿意,
會挑內建顯示主機板的玩家,通常都是對遊戲需求不高,具備能上網、聊天、打小遊戲等,
加上便宜即可,就以上而言AMD系統的選擇就相當豐富,尤其是ATI 690G晶片組上市之後,
內建顯示的主機板功能齊全,甚至輸出介面都比DESKTOP完整,應該很少顯示卡不經轉接就能完全具備輸出HDMI、DVI及D-SUB三項功能,這項功能讓690G主機板非常適合做為HTPC使用,加上AMD近日也釋出消息說,只要CPU達一定時脈以上,使用690G內建顯示就能流暢播放1080P等級的HDTV電影,更顯690G主機板的使用價值。

綜上,是小弟自己購買前的心得,供各位網友參考,以下進入主題,介紹技嘉690G晶片組產品
GA MA69G-S3H。
其實入手已有一段時間,也已拿回老家裸機使用,就只能以之前測的結果作分享囉!!

請看外盒

主要有3年保固、支援CrossFire、ATX板子、支援Vista、內建HDMI端子等特點

盒子背面及側面照


盒子背面及側面有主機板相關特點說明。

配件一覽
主機板的配件一覽,有說明書、兩張驅動光碟(XP跟Vista各一張)、HDMI轉DVI線等

主機板正面照

背面照

側面照

相關輸出入端子一應俱全

北橋

南僑
搭配的CPU
是0710周期的3600+X2
相關測試配備
記憶體D9GMH DDR2-667 1G*2
POWER 海韻M12-600W
原廠空冷

效能測試

有關主機板效能測試,經過超頻之後,300*9.5約為2.85G,此時3DMarks01得分為6514,CPUmark得分324,Superpi為32.547s,以AMD系統來說效能相當不錯!!


小結:技嘉的這片690G主機板效能令小弟十分滿意,亦能DVI輸出1920*1200的畫面,很適合當HTPC使用,以2800左右之價位來說,可說是超值!!比較令人不滿意就是北橋散熱片溫度高,長期使用應該要加強散熱,以加強穩定度!!



















星期二, 10月 02, 2007

[WINDY機殼]TOWER ATX FC700 SUPER HYBRID BLACK介紹

趁放長假終於有時間整理圖片及PO圖了,
這次要介紹的是屬於TOWER機殼ATX的FC700 BLACK
外箱照

不免俗的驗明正身,確實是小弟要介紹的FC700 BLACK

接著讓外箱、機殼跟鏡頭保護套做個對比
由比例看來,外箱真是超級大!
正面照

外殼是陽極黑,算是很多玩家喜歡的色系,前面小弟選擇有開孔的面板,增加進氣量,讓硬碟可以更涼爽,不過這樣一來灰塵就會比較多,算是無法兼顧的地方吧!!特別要說的是:
一、面板結構結合處的固定用內六角螺絲,採用雙色設計,更添質感。
二、硬碟運作指示燈有兩組,照片中由左至右分別是POWER鍵、POWER LED、HD LED 1、HD LED 2及RESET鍵。

背面照

另一個角度FC700屬於TOWER類ATX機殼有完整7個擴充槽及2個12CM的風扇,星野原廠所附風扇都蠻安靜的,可以省下換系統風扇的錢,與FC300相同的是12CM風扇下方有條狀孔位痕跡部分可以安裝原廠的排風裝置,加強散熱,小弟覺得不需要就沒加購。
側面照

機殼重點:
一、上蓋是屬於上掀式的,安裝POWER時需要移除上蓋,不然應該安裝長度比較長的POWER時,就麻煩囉!!
二、另外跟FC300一樣原廠所附腳座是塑膠製的,可以更換原廠鋁製陽極腳座或是KP的腳座。三、機殼有5大10小的空間可供使用,應該夠用了!!
四、前置12CM風扇一個給硬碟散熱用。
五、背板可以後抽,方便安裝主機板及相關零件。
六、原廠保留2個9CM的散熱裝置孔,因素同上小弟就不加購(實際上也是因為配件很貴)
另一側的側面照

一、由之前相片可以看出,在機殼中央上方設計1個12CM的風扇孔位,供加強散熱用。
二、另外前面板與FC300相較,幾乎都為全鋁合金,重量相較於鋼材就輕多了,但是質感也較佳。



前置12CM風扇加裝濾網,減少灰塵進量。面板的固定採6個塑膠卡榫固定,算蠻牢靠的!!

還是介紹一下這次的手鎖螺絲
這次小弟超喜歡的零件,如各位所見,上面加了塑膠墊片防止鎖壞機殼,加上刻有WINDY字樣,質感真是一級棒!
小結:
FC700優點:
1、用料實在,雖然不是全鋁合金,但是整體用料仍有一定水準, 而且也反應在價位上,取捨端看各位選擇。
2、硬碟架設計很棒,可有效幫硬碟散熱,實機使用上也是如此。
3、手鎖螺絲質感一級棒。
缺點:
1、呼應第1點,為啥不是全鋁合金。
2、應該不算是FC700的缺點,但是這在購買WINDY機殼可能會有的狀況,就是運送圖中因碰撞所產生的瑕疵,FC300跟FC700都略有小碰撞的痕跡,但是都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也許是小弟為了節省運費採用海運造成碰撞機會較多吧 ,建議若想購入可以採用空運或是EMS,不過運費貴很多,這就要好好考慮考慮了!!
綜上所述,小弟對FC700的入手,感覺很值得,也許有機會再與S10相對照後擇一改成水冷機吧!!不過那可能要等很久了吧!!:lol